歷史的變遷 輝煌八醫院——院慶征文比賽獲獎作品選登(三)
歷史的變遷 輝煌八醫院
作者:退休職工羅柏庭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八醫院迎來了院慶60周年。八醫院的前身是原南寧鐵路醫院,建院于1952年1月25日,因設備簡陋,軟件、硬件都非常落后,??!??!俗稱“草棚醫院”。建院初期,內、外、兒、產科病床不滿百張,全院職工只有上百號人。全院最貴重的醫療設備:有一輛40年度美國生產的中吉普改裝成的救護車、一臺X光機、一臺德國造800倍的顯微鏡、1臺蘇聯產的冰箱。內科醫生“三件寶”:共用體溫計、血壓表、聽診器。50年代外科能做闌尾炎手術,在南寧市很是震驚。內、外、兒、產科主任和業務副院長,他們精湛的技術,嚴格的作風,高度敬業的責任心,當時在南寧市也有名望。??!??!歲月流逝,第一任、第二任院長和黨的書記,他們是醫院的墾荒者、創始人,他們為醫院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在生命的長河中先后辭世。
長江后浪推前浪,第三任院長孫尚慈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為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創新、拓展,為廣大職工在市場競爭中保駕護航?,F在,孫院長已步入78歲高齡老人的行列。第四任院長陳維城,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也已退休,為科技興院盡到應盡的責任。第五任院長胡灼君,作為新生代的代表,因工作需要早已調到柳州醫院工作。第六任院長陳波,在任職期間,再創新、再發展、再創輝煌??偠灾?,歷史在前進,時代在發展,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歷史的發展規律。
回顧歷史,50年代初至70年代,原南寧鐵路醫院的廣大職工,他們也有不可磨滅的光榮傳統。廣大職工艱苦奮斗,勤儉辦院,全院職工團結一心,在各自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為醫院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廣大醫務人員堅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當年的老護士、老大姐們,他們的付出是那樣的多。他們值班時,就像開足馬力不停轉動的機器,為了病人的安危,切身做到:口勤、耳勤、手勤、腿勤,每隔20分鐘都要巡視病房一次。想當年的住院醫生,在科主任的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對行走不便,需要做特殊檢查的病人,值班醫生和護士共同合作,用手扶推車送病人到有關科室檢查。當病人搶救無效病故時,值班護士進行尸體處理后和值班醫生一道把病人的遺體送進太平間。
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初期,原鐵路醫院廣大醫護人員,他們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把住院病人當做親人,把飯菜和洗臉水送到病人的床前。親愛的護士把南丁格爾的精神發揚光大,醫院良好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得到了南寧市同行的認可和贊揚,原南寧鐵路醫院也在南寧市占有一席之地。
歷史的變遷,廣大醫務人員,跟隨著國家的各項政治運動經受磨練。例如:五十年代的“反右派斗爭”、“大躍進”、“大煉鋼鐵”,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的迫債,以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在那種崢嶸歲月里,廣大醫務人員不可能置身于世外桃源,“軍宣隊”和“工宣隊”都先后進駐醫院?,F在可以理直氣壯的說:當時醫院的建設和服務方向都偏離了。外行的黨政領導號召全院醫務人員走“五七干?!钡牡缆?,在醫院內和周圍荒地,身穿白大衣,開荒種菜,種小麥。醫院成立了制藥廠,號召全院職工采集中草藥。專門組織了兩批醫務人員,一批去龍州縣邊境內高山密林中采集金不換,另一批則由本人帶隊共五名醫務人員到云貴高原,在拉麻火車站倉庫內住宿了20天,每天爬山越嶺,在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里總共采集了3000多斤土黃連。在往返40多里的羊腸小道,用我們的雙肩挑回駐地車站,然后想方設法托運回醫院。全院職工總動員,自帶斧頭菜刀,挑燈夜戰把金不換、土黃連砍成成千上萬的小塊,為藥廠提供材料,節約資金。在“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號召中,廣大醫務人員又迎來了政治運動的考驗。從星期一至星期日,全院各科室都調動人力,進行挖防空洞的使命。獲得醫院最大的報酬,參加挖防空洞者每人發根雪條。
??!??!長江滾滾向東方,歷史在向前,時代在發展。我們偉大的祖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成為世界第二位經濟實體。今天的八醫院,今非昔比,在陳波院長的率領下,和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目前有床位300躲在,在職職工510人,不遠的將來一定更上一層樓。16層綜合門診大樓拔地而起。祝福八醫院越辦越紅火,再創輝煌。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