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老年友善>內容>

生前預囑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31日 來源: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 閱讀次數:

生前預囑

 

生前預囑:

生前預囑是指人們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2011年6月,中國首個民間生前預囑文本出現,推廣尊嚴死亡。2013年7月30日,北京成立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向公眾普及和推廣使用“生前預囑”,以及“尊嚴死”的概念。

“一個走到生命盡頭的人,不能安詳離去,反而要忍受心臟按壓、氣管插管、心臟電擊以及心內注射等等驚心動魄的急救措施。即使急救成功,往往也不能真正擺脫死亡,而很可能只是依賴生命支持系統,維持豪無質量的植物狀態。而生前預囑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正在幫助人們擺脫這種困境。簽署“生前預囑”,以掌握自己的生命歸途,在中國,“生前預囑”也將幫助你。

 

“尊嚴死”: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是我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曾因奇跡般成功救治鳳凰衛視主持人劉海若而聞名海內外。2011年兩會期間,為推廣“尊嚴死”,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凌鋒教授提議在我國成立“生前預囑注冊中心”?!暗饑浪啦⒉煌耆?/span>安樂死?!?/span>

臺灣東吳大學陳子平教授曾對安樂死與尊嚴死做了明確甄別,他說,安樂死是通過注射藥物等措施幫助患者安詳地結束生命,是積極的、主動的,帶有協從性質的“助死”,目的是為了結束進入臨終狀態患者的痛苦。而尊嚴死是一種自然死亡狀態,是指對沒有任何恢復希望的臨終患者植物人停止使用呼吸機心肺復蘇術等治療手段。目的是減輕肉體痛苦使其處于安詳狀態的一種“等死”,尊嚴死是消極的、被動的,是醫療措施的不作為。此外,安樂死的死期很明確,而尊嚴死的死期認定并不確定。

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尊嚴死”。很多人能接受自己尊嚴死,給親屬實施尊嚴死卻很難。談論死亡和臨終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城市居民中已不是禁忌,目睹過親友臨終不良狀態的人能更積極看待臨終,態度也更積極,醫務人員比一般人更愿意談論死亡。接受“生前預囑”的主要障礙來自心理和觀念。

 

反思救治原則

“生前預囑”的倡導也引發了業內人士對醫療救治原則的反思。重視生命并認為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

幾乎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在當年提出3條“緩和醫療原則”:重視生命并認為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痛苦和不適癥的辦法?!斑@表明,不涉及積極致死行為又給病重和臨終者帶來最大限度舒適的救治原則,正在世界范圍內成為潮流?!?/span>

而在當前的中國,廣東中山大學哲學系翟振明教授說,人們忌諱談“死”,提倡尊嚴死必然會沖擊“百善孝為先”的傳統觀念。我們講“孝”,就是要對父母好,而對父母好的重要標志,就是順著父母的意志做事。那么,為什么我們的傳統做法好像與“尊嚴死”概念不相容呢?這至少有兩種可能:其一,人們對“對父母好”的理解過于簡單化,認定延長壽命就是對他們“好”;其二,傳統制度性虛偽,把健康人基于自己的考慮解釋成為臨終者著想。延長親人“活受罪”的壽命是一種“偽孝”,而死者的“尊嚴”很有可能被歪曲成旁人眼中的“體面”或是親屬的“面子”。在中國,“生前預囑”還是一個比較前沿的小眾話題。

根據中國現有法律規定,生前預囑是合法的。中國《侵權責任法》第56條規定: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根據該條規定的意思表示可以反推:如果患者或其近親屬有明確的“意見”,即法律上所說的意思表示,則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當尊重其意愿。此為立法的立法本意,即充分尊重患者本人的意愿,盡管這種對意愿的尊重有時可能會引發與倫理、道德、傳統習慣等的沖突。

醫療界認可患者“生前預囑”。但放棄治療的不多,不管是家屬還是患者本人多是要求積極搶救的。認可生前預囑,如果患者確實是臨終狀態,家屬提出放棄治療的話,會尊重他們的意見。當然如果患者本人在清醒時提出,醫生也會尊重。當病情危重治療無望時,有的人選擇使用呼吸機等人工生命支持技術延緩死亡;有的人選擇接近自然死亡的方式,追求臨終尊嚴,人們完全可依據個人意愿“自主選擇”,但前提是填寫“生前預囑”。

 

“生前預囑”如何填寫:

自2013年6月10日起,公民可以登錄“選擇與尊嚴”網站,自愿填寫“生前預囑”,并隨時修改或者撤銷。無論是完成注冊的會員還是已經簽署“生前預囑”文本的志愿者,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本網站是由一批由政府工作人員、醫學界和學術界人士組成的志愿者在北京創建了首家倡導“尊嚴死”的公益網站,該網站全稱是“選擇與尊嚴”,其發起人是已故大將羅瑞卿的女兒羅峪平(又名羅點點)和陳毅元帥的兒子陳小魯等人。

“生前預囑”文本中,該“生前預囑”全稱為“我的五個愿望”,分別是“我要或者不要相關醫療服務”、“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療”、“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我”、“我想讓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誰幫助我”。每個“愿望”下有1~11個總計42個細分條目,以打鉤方式填寫。

文本總的囑咐原則是,如果自己因病或因傷導致身體處于“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持續植物狀態”或“生命末期”,不管是用何種醫療措施,死亡來臨時間都不會超過6個月,而所有的生命支持治療的作用只是在延長幾天壽命而存活毫無質量時,希望停止救治。在42個選項中打任何一個鉤都需要長時間思考才能最終確定,它確實能幫助家人了解病人本身無法表達的想法,也能使你在身體健康時從容地考慮和安排你的身后事。

“生前預囑”的文本,是希望通過“我的五個愿望”,讓更多人知道什么是“生前預囑”,什么是“尊嚴死”,以及如何通過建立“生前預囑”實現個人意愿,使更多人知道在生命盡頭選擇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統以保持尊嚴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權利。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超碰97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