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怎樣正確看待死亡?
老年人怎樣正確看待死亡?
一、關于死亡
1.死亡這個詞是很多人忌諱的,所以談論這個的話題也就相對比較少,但死亡又是所有人都避免不了的,所謂“生老病死,自然之道也”,無論你是否愿意,死是每個人的終點。
2.死亡是相對于生命體存在(存活)的生命現象,指維持一個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學功能永久終止。從唯物主義觀點來看,一個生物死亡就意味著已經消滅不復存在了,而唯心主義還會考量包括靈魂、精神之類的事物。
3.死亡經常是突如其來的,就人類而言,非自然死亡率遠超自然死亡率。2015年的數據,在全球5640萬例死亡中,半數(54%)由以下十個原因導致:
缺血性心臟病——876萬
中風——624萬
下呼吸道感染——319萬
慢性阻塞性肺病——317萬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169萬
糖尿病——159萬
阿爾茨海默癥和其他癡呆癥——154萬
腹瀉病——139萬
結核病——137萬
道路交通傷害——134萬
從上述的數據來看,這些死亡事例絕大部分由疾病引起。
二、面對死亡
1.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及早學會面對它。在它到來之前,認認真真地思考一段時間。想清楚了之后,我想,當它真的到來的時候,你不會因此感到慌張,你可以作為一個大寫的人,勇敢地直視它,大聲喊道:來吧,我已經準備好進入下一旅程了。老年人要對死亡作思考,做好從容面對的準備。
2.當你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瞬間釋然了。的確,地球不會因為離開了哪個人而轉動慢一點,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大自然當中十分渺小的一份子,從微觀角度來看,我們都只是碳氫元素的組合而已。
當你學會敢于正面死亡時,我想,你會更懂得感恩當下。
三、思考死亡
在學會如何面對死亡之前,我們要先對死亡這件事情好好思考一番。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活這么一次,在死亡到來之前,學會如何最大化活得盡興特別重要。每個人都有活出大我和小我兩種價值觀,大我主要是為社會貢獻而活,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如何為別人提供價值。而小我主要是以自身作為出發點,如何讓自己享樂更多??偟膩碚f,大我傾向于施,而小我傾向于得。小學學過一篇講高爾基的文章,主題就是給比拿更快樂,講的就是這個事情。
理清價值觀之后,在思考死亡方面,我們就更加有針對性了,我們也就更清楚該如何在大我和小我之間做平衡了。
四、感悟
活著真的挺好的。在我們能夠自由無病痛地一呼一吸的時候,我們大部分人是感受不到活著的快樂的,而往往只有當我們生病活著出了點什么狀況之后,人們處在最脆弱之時,才懂得感恩當下,也才會意識到:活著,比什么都好。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